前段时间我们去一家公司,他们在做一个国外市场,我们做调研的时候,他们说市场洞察这一块不做了行不行?我们做得挺好的,我们在这个市场已经等了十几年了,对这个市场的情况很了解,有几家大客户,哪个客户能进,哪些客户不能进,市场规模有多少,都很了解。
当时是给他们做一个内训班,到晚上要做市场洞察分析的时候,他们就抓瞎了,发现数据也没有,好多事项也没搞明白。
所以我们市场洞察一定要全面细致的去做,不能坐井观天。
任正非对华为高级干部的第一个要求,就是行业洞察力。
没有前瞻性的洞察,就没有真正的战略。
不只是站在明天看今天,要多看两步,站在后天看明天。
那么,我们该怎么洞察呢?
市场洞察
看到增长机会
看宏观、看产业、看客户、看竞争、看自己。
1、看宏观
以前我们在一线做市场的时候,尤其是做战略规划时候,都要去政府的官网上把省长书记的讲话,把工信部的未来产业发展,都要仔细研究,打印出来看。
2、看产业
马桶行业为例,以前马桶占卫生间成本的33%,现在只占14%,未来可能更低,成本重心开始转移到智能马桶、智能洗漱台上了,作为一个陶瓷厂家,就不能固守在马桶上。要看到产业的价值转移。
服务器行业,很多公司市值上不去,因为他们的产品是集成为主,核心零部件都不是自己的,利润8%,资本市场看不上。但是华为做了之后,能够把整个利润做到35%,甚至到40%,因为核心部件都是自研的。要看到利润区的变化。
新能源汽车行业,发展这么好,为什么华为还坚持不造车?徐直军说,他基本上拜访了中国所有车企,找华为的定位,发现中国并不缺一个华为品牌的汽车,缺的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、不依赖国外的零部件供应商。
3、看客户
做电瓶车的,客户是加盟商,但我们看客户只看到加盟商是不够的,因为最终使用产品的是消费者,他们的需求要进行细分。比如学生群体需求是便宜,快递小哥需要续航,上班通勤需要好看一点。
很多公司说我的产品没有差异化,只能靠价格,这就要考虑我们的市场细分有没有做好。
问界M9从去年12月26号正式开售到现在,基本上15万台已经下线了,它抓住了豪华车驾驶的智能化体验,好多人M9开长途就觉得特别舒服,因为可以在高速上辅助驾驶,还有零重力座椅一躺,这是之前未被满足的需求。
4、看竞争
用波特五力模型,不仅看当前的竞争者,还要看供应商和买方,如果他们的议价能力很强,未来有可能把我们吃掉;还有替代品,比如卖包子的,可能卖面条的就是你的竞争者。
用竞争雷达图对比自己和对手,哪一块我有优势,哪一块我是劣势。有劣势的地方,如果是客户的基本需求,那我必须要改善。
5、看自己
比亚迪被称为汽车行业最内卷的企业,因为他有强大的制造能力、供应链能力,能把各个零部件控制在自己手里,然后把价格打到最低;小米最早改版安卓系统收到一些发烧友粉丝,然后不停的快速升级,年轻人很喜欢,每天都有个期待,经常看到新功能的实现,培养了一批粉丝。
比亚迪的老板是技术狂人,小米的老板非常擅长写代码。
一定要找到自己擅长的基因,把自己的长板做得最长。
6、看机会
根据span图来分析。华为有个很牛的产品叫光传输,这个产品我们特别爱卖,竞争对手相对比较少,虽然市场空间也比较有限,做的不会很大,但它的利润特别好,这个就是金牛业务。
看机会的时候,跟我们战略相关联,哪些机会我们要去做,哪个地方我们不做,做出选择。选择的依据有5大原则和两个要求,底线就是要能在中国市场养活自己,产生利润。
业务设计
让机会变成生意
看到机会后,我们要通过业务设计,把机会变成一门好生意。
需要设计两方面,一个是设计好我们的商业路径,一个是要设计好我们的能力路径。
商业路径就要解决选择什么样的客户,怎么样做客户,提供什么样的产品,怎样触达客户,如何把钱挣回来;
能力路径是围绕产业链的协同能力,端到端的能力,产品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,包括投融资的能力。
如果只考虑商业路径,不考虑能力路径,不考虑战略倒逼我们的能力要做哪些工作,那这个战略也是难以落地的。
1、如何选择客户
长城汽车做得比较好的车型,一个是哈弗,一个是坦克。坦克属于越野车,当时在做客户选择时,做了个规划,先做15-30万的客户群,如果一开始做得太高端,品牌立不起来,所以他们就先出了坦克200,10-13万,后来又出了坦克300,20-33万,先建立口碑,逐步往高端走,现在有了坦克500、700,未来可能有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(价格700万)的车型。
新产品一般会在哪些客户群推广?新市场还是老市场?
首先投放到老市场,因为老市场对你有一定的认知基础,更容易接受。
2、如何让客户选择我
我们对客户有什么价值,定位清楚。
比如:
• 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,是休闲
• 法拉利卖的不是跑车,卖的是一种近似疯狂的驾驶快感和高贵
• 劳力士卖的不是表,是奢侈的感觉和自信
• 希尔顿卖的不是酒店,是舒适与安心
• 麦肯锡卖的不是数据,是权威与专业。
当然,这个价值还得让客户感知到,让客户认可。
3、明确盈利模式
我们列举了十几种获取利润的方式,比如茅台是品牌溢价比较多,英特尔是芯片迭代速度比较快,IBM是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,迪士尼是开个乐园、拍个电影、做点玩具、服饰等周边产品,不断延伸。
4、界定活动范围
比如电脑这个产品,英特尔只做处理器,微软做操作系统,但苹果从硬件到软件到终端销售全部都做,业务范围不一样。
在产业链上哪些做,哪些不做,哪些靠合作,需要基于自己的能力来找定位。
5、战略控制点
我们以前在一线市场做项目,经常有客户经理说,“领导放心,这个项目我一定会拿下来!你就放100个心!”然后我说行,你有这个信心我还挺高兴的,我就问你一个问题,你这个项目里面的控制点是啥?你凭什么说这个项目让我百分之百放心?你回答一下。
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好,我们就没有核心竞争力,就有很大风险。
战略落地
保障业务发展成为现实
战略无法落地的“八宗罪”:
-
无方法,不知道怎么做
-
无共识,执行层觉得领导天天没事干,净搞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,不认可
-
无分解,没有能让大家执行的具体工作,只让员工站在公司角度考虑问题,不现实
-
无衡量,做得对还是不对,不知道,没有标准
-
无考核,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,或者指标太多太杂,也不行
-
无监控,执行过程中没有监督把控,到最后只能做成啥样算啥样
-
无投入,不舍得投入资源和人力
-
无变革,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的工作,没有大的业务变革
1、战略解码
战略确定之后,组织就是决定因素;
组织确定之后,干部就是决定因素;
干部确定之后,激励就是决定因素。
战略要落地,就要从顶层到组织、到干部、到员工的激励,层层解码。
解码的关键是上下对齐、左右协同、前后拉通。
① 上下对齐:战略只有形成最大共识才能真正落地。
战略解码,就是要通过可视化和层层分解的方式,把战略转化为全体员工可理解、可执行、可衡量、可评价的行动和任务的沟通共识过程。
② 左右协同:做战略的时候,消费线、产品线、供应链、人力资源、财务等各个部门都要参与进来,功能部门和业务部门要系统协同,
③ 前后拉通:华为虽然做3-5年的规划,但每年都要刷新。我们说“枪炮一响50%就作废”,因为市场在不停变化,战略做好后,执行路径要不断调整优化。
2、战略管理
华为基本在11、12月份就把年度规划BP做出来了,因为1月就做述职了,述职要把明年的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做出来。然后就需要一套流程来管理和监控执行的情况。
DSTE就是一套管理战略执行过程的流程,业务计划、财务的预算、人力资源预算、重点工作,都需要纳入监控。
3、业务变革
1997年华为做IPD变革时,很多管理者被撤职降级,因为他们不适应,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。当时华为也就成立十年,很多管理者都是早期的元老级人物,但是不适应变革就要下课。
变革最大的挑战,是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态度。
变革十要素:
变革七反对:

总结
关于战略的几点建议:
1、有共识:战略是不能授权的,同时也要让“二等兵”尽早参与,形成上下、左右共识
2、有方法:战略一定要有方法和体系来支撑
• 差距分析是战略的起点
• 市场洞察是战略的基础
• 业务设计是战略的核心
• 系统执行是战略的关键
3、有纠偏:战略一定要有复盘和纠偏机制,定期刷新
4、有管理:构建DSTE的管理流程体系